迫切需要促进农村物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农村物流是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农村地区产品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都对农村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市场需求高度分散,对企业主体吸引力不强,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物流发展总体滞后,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农村产业振兴、农民脱贫致富的民生短板,农村物流也成为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领域。
新时期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各要素生产效率,不断深化农村地区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物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27个省份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
交通运输和邮政快递是促进城乡运输和物流服务一体化、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是事关广大农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具有覆盖面大、进村入户根基深、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
近年来,交通运输和邮政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邮政快递服务入乡进村,共同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交通扶贫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03.97万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别达到99.64%和99.47%,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6.5%。
国家邮政局近年来加快实施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工程和“快递下乡”工程。截至今年5月,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超过99.83%,27个省份实现全部建制村直接通邮,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达95%,23个省(区、市)实现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这些都为交邮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络节点共建共享 运力资源互用互补
多年来,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延伸客货运输服务,规划建设了大量乡镇客运站、货运物流站等基础设施,邮政部门也积极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下乡”工程,农村客货运输和邮政快递服务节点网络不断完善。但总体来看,场站设施资源利用率不高、运营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较为突出。
《意见》坚持资源集约、综合开发、共建共享原则,明确提出推动网络节点共建共享,支持运力资源互用互补。在网络节点共建共享方面,鼓励各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县级和乡镇客运站资源,积极拓展邮政快递中转装卸、运输配送等服务;鼓励规划建设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引导相关企业入驻,实现场站资源集约利用;鼓励依托邮政乡村服务点延伸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打通乡镇到村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
在运力资源互用互补方面,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客运网络,推进建制村通客车与建制村通邮工作协同联动,积极推广农村客车代运邮件快递,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开展“定时、定点、定线”的货运专线服务,提高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服务能力;鼓励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村物流供需精准匹配、提高运输组织效率。